
知名童書作家的首部具名插圖作品出現在一本1947年的核子物理科普書。
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為1947年的《大眾原子學》(Atomics for the Millions)所繪製的插圖。圖片來源:McGraw-Hill/公有領域;複製自尼爾斯·波耳圖書館與檔案館。
莫里斯·桑達克因《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一書而聞名,不過在那之前,他只是一名居住在紐約布魯克林的18歲高中生,尋覓著他的第一份給薪的藝術工作。1946年,桑達克的藝術天分已經在校園內著稱,物理老師海曼·魯克里斯(Hyman Ruchlis)邀請他為一本名為《大眾原子學》的科普書繪製插圖。該書由魯克里斯和麥克斯韋·利·埃迪諾夫(Maxwell Leigh Eidinoff)共同撰寫,後者是紐約市皇后學院的化學教授,同時也是曼哈頓計畫的退役成員。在廣島和長崎遭受原子彈轟炸後,兩位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大眾更容易理解核子科學。
桑達克同意以版稅的1%作為酬勞,並預支了100美元訂金(約合今日的1600美元)。他還成功爭取在書的標題頁上署名為插畫家——這一條款在最後一刻以手寫的方式加入合約。此外,據說魯克里斯還承諾讓他通過物理課。1947年,《大眾的原子學》出版,成為桑達克的第一部署名作品,如今已成為收藏家的標的。
作為一名完美主義者,桑達克後來對他在該書的插圖表現感到不滿。然而,從這些趣味橫生的插圖、漫畫和圖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初露鋒芒的藝術才華。這些插圖不僅解釋了原子物理的概念,也加強了魯克里斯和埃迪諾夫在書中提出的更大母題:既然核子科技已經猛虎出閘,人類必須做出選擇―核能驅動的和平未來,或是毀滅性的核戰爭。
桑達克在許多插圖中將原子、分子和次原子粒子擬人化,以傳達核子科學中原本相當晦澀的細節。例如,他將鈉原子畫成一位貌似1940年代穿著流行短襪的少女(bobby-soxers),氯原子則化身為強壯的年輕男子,兩人在「化學舞池」中相遇,形成氯化鈉分子。
他還以鐳為例來說明放射性半衰期的概念。在插圖中,鐳原子手牽手站在第一排。經過1590年的半衰期後,平均僅剩下一半的鐳原子;而在3180年後,只有四分之一的原子仍然完好。他在圖標中使用「自殺」(suicide) 一詞引人注意。他一生中一直與憂鬱症鬥爭,並曾坦承有過自殺的想法。
任何一本關於20世紀物理學的科普書都少不了愛因斯坦和E=mc²的討論。在「現代煉金術」一章中,作者將核嬗變(nuclear transmutation)——即通過放射性衰變或其他核反應將一種元素轉變為另一種元素——比喻為中世紀的煉金術。桑達克的插圖顯示愛因斯坦沉思地望向一個天平(煉金術師的工具),天平兩臂承載著物質與能量達成平衡。
在電子郵件出現前,連鎖信件透過實體郵件傳遞,要求收件人將信件轉傳給更多人。作者利用這種普遍經歷來解釋核反應爐中的連鎖反應。桑達克的插圖描繪了一封連鎖信不斷複製,將一名忙亂的郵差掩埋在信件堆中的場景。
在原子時代初期,核能烏托邦主義與美國汽車文化結合,催生了核動力汽車的構想:一種可以行駛數千英里而無需加油的車輛。作者魯克里斯和埃迪諾夫對此並不看好,認為反應爐永遠不可能小到足以為個人車輛提供動力。桑達克的插圖生動地描繪了這個概念的荒謬。
在一個關於合成同位素的醫學應用的章節中,桑達克繪製的插圖呼應了二戰時期的軍事意象。醫護人員用中子機槍、鐳尖刺刀、X光棍棒以及同位素衝鋒槍攻擊一隻被標記為「疾病」的髒狗。
在書中的最後一幅插圖中,桑達克鮮明地呈現出人類面對邁向核能烏托邦與核毀滅之間的二元選擇。有人可能會認為這幅畫缺乏細節,但書中作者對原子時代未來的描述,也可以說是同樣簡單明瞭。
這些插圖掃描自馬里蘭州大學公園(College Park)的尼爾斯·波爾圖書館與檔案館所保存的一本《大眾原子學》。該圖書館隸屬於美國物理學會,也就是《今日物理學》(Physics Today)的出版機構。這本書由麥格勞希爾公司(McGraw-Hill)旗下的惠特勒斯出版社(Whittlesey House)於1947年發行,目前屬於公共領域。
本文感謝Physics Today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同意物理雙月刊進行中文翻譯並授權刊登。原文刊登並收錄於Physics Today, Nov. 2024雜誌內 (Physics Today 77 (11), 38–43 (2024); https://doi.org/10.1063/pt.auyt.nfrf )。原文作者:Ryan Dahn。中文編譯:林祉均。
Physics Bimonthly (The Physics Society of Taiwan) appreciates Physics Today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authorizing Physics Bimonthly to translate and reprint in Mandarin. The article is contributed by Ryan Dahn and was published in (Physics Today 77 (11), 38–43 (2024); https://doi.org/10.1063/pt.auyt.nfrf ).The article in Mandarin i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J.R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