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rslider
sliderslider
sliderslider
sliderslider

重繪星系演化史的宇宙之眼 台灣太空創新創業

物理雙月刊

科學家隨筆

阿文開講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5年8月

重繪星系演化史的宇宙之眼 台灣太空創新創業

仰望星空,踏實築夢 本期《物理雙月刊》的主題是「太空科學」。從地表仰望星空的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好奇與追尋。太空探索不只是高科技的展現,更是科學、夢想與實踐交織而成的長遠旅程。 我們特別邀請到鍾宏彬先生——一位從小懷抱太空夢的台灣創新創業者,現任互宇向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與我們分享他從童年對太空的嚮往、求學時期進入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太空組的歷程,到後來參與光纖陀螺儀設計與製造的實務經驗。這段過程,不僅展現科學人對於技術的執著,更體現夢想如何在現實中一步步落地實現。值得一提的是,台灣自製的光纖陀螺儀預計將於今年底首次搭載於國際太空立方衛星任務『KOYO-1、石虎一號』升空。這不僅是台灣太空科技的一大步,也是屬於我們自己的「登天之路」。 在遙遠宇宙的另一端,我們也邀請到國立台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 吳柏鋒助理教授,為讀者揭開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黃金之眼」所帶來的全新宇宙視野。JWST所觀測到的星系、恆星形成與早期宇宙結構,不僅刷新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更挑戰著當今宇宙演化模型的理論基礎,迫使科學家重新思索標準暗物質理論框架等。如早期恆星形成的規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5年8月

重繪星系演化史的宇宙之眼 台灣太空創新創業

了解更多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5年6月

從AI預警到黑爾戈蘭島,科學百年,震動不止

了解更多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5年4月

2025世界量子日

了解更多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5年2月

2024年諾貝爾物理獎—人工智慧上的奠基與發明

了解更多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4年12月

量子霍爾平台-平台相變

了解更多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4年10月

孔洞性金屬有機骨架在儲氫與產氫的研究發展簡介

了解更多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4年8月

人工光合作用:通往太陽能燃料之路

了解更多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4年6月

探索宇宙中的光:了解星系的形成及演化

了解更多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4年4月

光之探針:X光顯微鏡揭開微觀世界的神秘面紗

了解更多
bimonthly cover image
2024年2月

阿秒光學進展與應用

了解更多

最新上線

中原大學物理學系教授高崇文2025年8月25日
開拓英國天文學的三位天文學家

從哥白尼的「天球運行論」出版到牛頓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之間的一百四十四年間,英格蘭經歷了蘭卡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四個王朝,其中發生了亨利六世發瘋後引發的蘭卡斯特與約克兩家族間的玫瑰戰爭;亨利·都鐸在包斯渥戰役(Battle of Bosworth Field) 戰勝理查三世後建立都鐸王朝;亨利八世下令英國脫離羅馬天主教會,自封英格蘭教會最高元首,乃至於伊莉莎白女王將英國帶入黃金時代,一直到蘇格蘭的斯圖亞特家族入繼大統,君臨英格蘭,接著國會與國王爆發了衝突,國會獲勝,國王查理一世被斬首,然後克倫威爾成為護國主展開獨裁政治,克倫威爾死後,英國人迎回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查理二世死後,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繼位,就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出版後不久,國會與國王再度爆發衝突,史稱光榮革命,詹姆士二世逃亡,詹姆士二世的女兒與女婿成為國王與女王。可以說這一百多年讓英格蘭從一個中古世紀的封建國家轉變成現代強權。相較之下,英格蘭的科學發展,好像相對地平靜無波,而且也沒有像哥白尼,克卜勒這樣響叮噹的名字出現,難道孤懸海外的不列顛島,一點都沒受到這股新思潮影響嗎? 喔!當然不是這樣

article cover image
鍾宏彬/互宇向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2025年8月25日
台灣太空創新創業

「我要當太空人。」 這是2006年還在高三的我,在國立中央大學(下稱中大)大氣科學系太空組甄試面談時,尚未進入會議室,來帶我的學姊詢問我為什麼選擇太空組時,我口無遮攔的直接回答。或許是從小在務農的家裡長大,在高雄杉林的田野間,我爸媽常常帶我去田裡,但我只常看著天空發呆,試想著:雲裡面有沒有天空之城?天空後面是什麼?直到高中三年級完成學測之後,開始思考要填什麼志願,世代務農的家人,對於我未來的選擇給予了高度的自由,當同學都紛紛往醫學、電機等熱門科系填寫志願,我卻選擇地理、地球科學與大氣科學,這或許不是偶然,而是從小積累的潛在興趣,雖然我當時也不知道大氣科學跟太空科學有什麼不同。 回到面試當天,就這樣跟學姊回應之後,終於輪到我進入面試會議室,依稀記得有一位教授問了我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同學你好,我看你履歷寫你是高中足球校隊的,你有踢過香蕉球嗎?」。我說有,教授接著追問:「那你知道為什麼球會轉彎嗎?」由於當時我非常緊張,直接沒頭沒尾不加思索地回答:「因為白努利定律,因為球旋轉讓兩邊的氣壓有差。」這突如其來得一句話,讓在場教授們都對著我笑了,雖然當下我也不確定我有沒有說正確,那我也尷尬的傻笑

article cover image

【百款物理人】師大物理系出發,走向哥大數據新創|韓宗瑾的職涯故事

yt-video
【百款物理人】師大物理系出發,走向哥大數據新創|韓宗瑾的職涯故事
yt-video
百款物理人 許哲嘉(導演)
yt-video
百款物理人:8號 鐘勝宏(理科棒球教練)
yt-video
百款物理人:7號 陳光鏡(科學小農)
yt-video
百款物理人:6號 高崇文(阿文開講)
yt-video
百款物理人:2號 張均儒(KKBOX經理)完整版
yt-video
百款物理人 呂正華(工業局長)